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婦女每月4階段養生法

       第一階段(月經結束後的第一週)
在月經剛剛結束的時候,陰血損失較大,需要以滋陰養血為主,促進體內“陰”的力量的聚集,陰血充足了,就可以為下一次月經做好準備。這個階段的食療方是:熟地、制首烏各9克,當歸、炒白芍各3克,阿膠6克,龍眼肉3顆、豬脊骨一節。具體方法是煲湯,一般以豬脊骨熟透了就可以了。方中熟地滋補腎陰,制首烏滋補肝陰,當歸活血養血,阿膠和白芍滋陰養血,豬骨為血肉有情之品,中醫認為豬為水畜,所以也是滋陰的。在製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一點調料,但是不要太多,稍稍放入一點鹽,這個湯的味道還算不錯,一週中喝兩三天,可助陰血滋生。



第二階段(月經結束後的第二周)
此時陽氣開始生發,女性的身體進入為排卵做準備的階段,此時的滋養方法,是要促進陰陽平和,具體的食療方為:熟地9克,當歸、赤芍、女貞子、菟絲子各6克,豬脊骨一節,羊肉50克。制做方法是煲湯,其中除了滋補陰血的藥物,增加了女貞子滋補腎陰,菟絲子補腎陽,羊肉為溫陽之物,也是血肉有情之品,對於促進陽氣的生發有益。此時豬肉和羊肉共用,有促進陰陽平衡的意思。這個階段也是大約一週的時間,此湯女性朋友服用兩三天就可以了。
第三個階段(月經結束後的第三周,也是下一次月經來臨的前一週)
此時陽氣更足,將為下一次月經做準備。此時的食療原則是,補足陽氣。具體食療方是:熟地9克,當歸6克,赤芍、菟絲子、巴戟天各3克,羊肉50克,山藥一段(約7釐米長,切片)。依然煲湯,山藥可滋補脾腎,巴戟天溫補腎陽,去掉豬肉只用羊肉,是為了使身體的陽氣更好地生發。這個食療的方子可以服用到月經的來臨。
此時,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有的女性經前脾氣較大,這是因為肝氣不舒的緣故。這种女性,需要在前面方子里加入玫瑰花3朵,用以疏理肝氣。此食療方,在這一週裏可以服用兩三天。
第四個階段(即月經期)
在月經期間,經血排出的順利與否,直接關係身體日後的恢復。現代醫學發現,此時女性身體啟動了一個溶血機制,平時因各種原因出現的瘀血,都可以通過這個階段排出。食療的方子是:熟地、當歸、赤芍、桃仁各6克,紅花3克,益母草9克,生薑3片,羊肉100克。這個方子也是煲湯,在月經期的第一二天,可以每天服用,以後幾天適當服用兩次即可。方子中的桃仁、紅花、益母草都是活血化瘀的。
這種煲藥膳湯的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靈活掌握。我開的方子是一天的量,湯煲好以後,每天可喝兩頓。第二天就不要喝了,以免夏天腐敗變質。既然是藥膳,就要和食物一樣,隨意吃就可以了,不必拘泥每日一次,一般一週裏面喝兩三天即可。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婦女,在經過兩個月這樣的分期調理以後,就會使體內的陰和陽達到一種平衡,陰陽迴圈有序,氣血得到很好的恢復,面色就會出現很大的改觀,精力也會旺盛很多。
這套食療方子,如果能得到當地醫生的幫助,根據個人的體質,適當加減,則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再次提醒,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婦女是不能用這些食療方子的,因為胎兒為氣血所聚,此時一般不能服用活血之藥。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zhongyi.ifeng.com/news/nvxys/201010/53288.shtml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秋季養生三大禁忌

秋季已至,大家亦感覺早晚已有秋意. 現提供一文,細說秋季養生三大禁忌。
一忌貪涼 
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特別是潰瘍患者更易復發,因此這個時節應格外注意調整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在飲食方面,立秋後人們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所謂「秋瓜壞肚」的民諺就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因此,專家提醒人們,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應當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食油膩食物。
 除此以外,為了增強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習慣在秋季進行戶外鍛煉,並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在秋季儘量少添衣物。專家認為,「秋凍」自有一番道理,但人們切不可過於貪涼,秋天的早晚氣溫較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運動時應在身體發熱後,才能脫下過多的衣服;運動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二忌過燥
 秋季氣候日漸乾燥,會使人皮膚和口角乾裂,口乾咽燥,聲音嘶啞。有些人還會出現毛髮脫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狀,俗稱「秋燥症」。如果人體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從而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這一時節往往會症狀加重。
 所以在秋季要特別注意養陰潤肺。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外,人們可以選用一些具有養陰潤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藥來調養身體,比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于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症;沙參養陰清肺、益氣;麥冬、石斛、玉竹等均有滋陰潤燥功效 
一般而言,藥補不如食補,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薺、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潤燥功效的水果,或者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等食品,還可以自製諸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這樣的飲品,同樣可以達到滋陰潤肺、 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忌亂補
 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並非「亂補」,因此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更不要虛實不分就濫補一氣。一位老中醫告訴,「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則不宜用補藥。」同時,虛病還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因此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進補時還忌諱多多益善,因為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物以稀為貴,人們在選擇補品的時候一般崇尚「越貴越補」,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比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沒有什麼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專家提示,凡食療均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因此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另外,在立秋當天,北京、河北一帶的民間流行「貼秋膘」。理由無非是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貼秋膘』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兒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貼秋膘』的民俗往往使人們誤以為「秋補就是肉補」,其實不然。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現代營養學的觀點認為,飲食清淡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已成為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養生的關鍵是習慣,秋季養生格外要求人們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運動。從中醫角度講,「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蒲公英學會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美國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做父親的,酗酒,吸毒,濫交,因打架犯誤殺罪坐牢。他有兩個兒子,在無管教下,一個跟爸爸一樣,也是墮落和坐牢;另一個卻很生性,自己打零工賺錢讀書,苦學有成,在職場表現出色,結婚生子,過正常生活,並因事業成就而在社會享有名聲。有媒體訪問這兄弟二人,他們的答案竟一樣:有這樣的爸爸我能夠怎麼樣?
可見同一環境長大的人,因天生禀性不同,可以發展出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就一般情形來說,家庭教養還是極重要的。老蓋茲在他的書《 Showing Up for Life》中說,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堅固的傳統,在充滿改變與不確定的世界找到永久的磐石,永遠的依靠。
蓋茲的祖父曾在零下氣溫的街上賣報紙以幫補家計,也曾將運煤車掉落的煤炭帶回家取暖。勤儉的美德傳承至比爾.蓋茲這一代,即使是世界首富,他依然沒有私人司機,不講究名牌,公務旅行時堅持只坐經濟艙。他從小便被教導要珍惜每一分錢,因此他與妻子瑪琳達即使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也不隨便把錢交給孩子揮霍在不必要的需求上。他們寧願將這些錢捐給最需要的人,比爾.蓋茲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鈔票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養尊處優將會讓他們一事無成。
老蓋茲的家教是以身作則,他傳給孩子的信條有幾點值得一記: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為我們相信的事情發聲,使地球上的生活好一點;要成就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事,都需要努力工作;生命送出各種機會與挑戰,而我們對機會與挑戰反應的結果,就會形塑我們的未來;「給孩子根和翅膀」,根是價值觀,把它種到孩子身上,當他們長大,就放他們自由飛翔。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中醫美容:女人離不開的6種中藥

很多中藥具有美容養顏功效,一些女性通過中藥調理身體,從而實現美容護膚的效果。中藥美容已不是什麼秘密,很多中醫師也向大家推薦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藥材,下面就有六种女人美容離不開的中藥。
“血家聖藥”——當歸
在我國醫藥史上,常把當歸頭、身、尾分別運用,認為當歸頭止血,當歸尾行血,所以用來面部美容,當歸尾是最適合的。
當歸通常研粉使用,是具有美容功效和醫療功效的藥食同源中藥粉粉,性溫,味甘辛,無毒。用其敷臉可以起到促進血液迴圈,而當歸的水溶液有極強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是對付黃褐斑、雀斑的“殺手锏”,能使皮膚細嫩有光澤的功效。故而,當歸既可做面膜或加入面霜中使用,食療效果也相當不錯,是美容之佳品。
1.祛斑:當歸尾50克,加500毫升水煎煮,過濾後待用。洗凈面部後,用脫脂棉蘸少許當歸液,在面部色素沉著的地方不斷涂擦,使皮膚吸收當歸液中的有效成分,達到治療色素性皮膚病的效果。當歸粉加到任何面膜裏,都有美白去斑的效果.
2.除皺:將白芷、茯苓、當歸、白芨、杏仁及紫河車等量磨成粉混合,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再加入少許蜂蜜混合均勻,敷面20分鐘清水洗掉。注意肌膚偏油則不加蜂蜜。
“清熱泄火”——蘆薈
蘆薈為有毒清熱瀉火型中藥,蘆薈多糖和維生素,有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且刺激性少,對人體的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其對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蘆薈中的膠質能使肌膚細胞收縮,保護水分,恢復彈性,消除皺紋。因此,蘆薈美容霜、蘆薈護膚霜等蘆薈化粧品佔了歐洲化粧品市場的80%。
護膚品種常用蘆薈等本草精華,質地清爽舒潤,溫和滲透。強力吸油物質能快速分解並吸收表面過剩油脂,有效對抗臉部油光現象,減輕痘痘產生,效果持久。長期使用更可使面部肌膚皮脂分泌臻于平衡。
將新鮮的蘆薈汁直接塗抹在面部,就可以很好的發揮蘆薈的美容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蘆薈鮮葉汁內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鈣和多種植物蛋白質,對於皮膚特別敏感的人群,在外用新鮮蘆薈葉搽抹後,皮膚可能有癢的感覺或發出紅色小疹斑點,這類情況可以將蘆薈鮮葉汁用冷開水稀釋後應用。
“賽黃金”——玫瑰
玫瑰花含豐富的維生素A、C、B、E、K,以及單寧酸,能改善內分泌失綢,對消除疲勞和傷口瘀合也有幫助,調氣血,促進血液迴圈,養顏美容。
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精油,被稱為“精油之後”。能調整女性內分泌,滋養子宮,緩解痛經,改善性冷感和更年期不適。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美容護膚作用,能以內養外、淡化斑點,促進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膚乾燥,恢復皮膚彈性,是最適宜女性保健的芳香精油。長期食用玫瑰花、使用玫瑰精油,不僅可使人擁有清新體香,還可和血、理氣平肝,促進血液迴圈,使膚色紅潤、美麗,對情緒方面有鎮靜、安撫、抗憂鬱的功效。
每天早上洗臉時,將一滴玫瑰精油滴在溫水中,用毛巾按敷臉部皮膚,可延緩衰老,保持皮膚健康亮麗。內附可用沸水沖泡5分鐘,可加糖或蜂蜜,有理氣和血、舒肝解鬱、降脂減肥、潤膚養顏等作用。特別對婦女經痛、月經不調有神奇功效。

“美白減肥”——薏仁
薏仁既是常用中藥.又是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清熱排膿等功效。近年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薏米還是一種抗癌藥物,對癌症的治抑率可達35%以上。
薏仁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隊下半身水腫的人有奇效,是減肥的最佳主食。更重要的是其富含蛋白質,可以協助消除班點,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的有明顯的療效,同時還可以防止脫髮,甚至有瘦臉效果,聽起來很神奇吧!不僅如此,薏仁的提煉物加入化粧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具有自然美白效果能提高肌膚新陳代謝與保濕的功能。
1、薏仁杏仁粥:每次20克左右熟薏仁粉,5克左右杏仁粉。用溫開水沖服。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2、瘦身湯:
將鮮牛奶煮沸後加入薏仁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排水瘦身。
3,薏仁粉面膜:
將薏仁粉、綠豆粉以1:1混合(如各5克),然後加入適當的水將之均勻攪拌。建議直接將材料均勻塗抹于臉上,然後蓋上面膜,大約敷上15~20分鐘後用水清洗。也可以用蜂蜜、純牛奶、酸奶調和。
“百草之王”——人參
人參含有100多種有效成分,主要為人參皂甙、人參活素、少量揮髮油、各種氨基酸和人參多肽、葡萄糖、果糖、果膠以及維生素B1、B2、煙酸、泛酸等等。其中人參皂甙是最主要的活性物質,具有抗老化、抗感染的作用。
人參的滲出液對皮膚沒有任何不良刺激,還能有效抵抗膽固醇,幫助新陳代謝,促進皮膚血液迴圈,增強皮膚營養,防止皮膚脫水、硬化、起皺,從而保持皮膚角質層中的水分,令肌膚嫩滑富有彈性。人參中還含有能較強的抑制黑色素沉著的酶(酪氨酸酶),可以增白祛斑。
凡脾虛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倦怠乏力者,可與白術、茯苓、甘草配伍,補中益氣。人參忌鐵器,不可用鐵鍋,鋁鍋煎煮;不宜與茶同服;服用要適量!
“眾藥之王”——甘草
甘草的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甘草是中最有合作精神,是中藥中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可以調和諸藥,且藥性和緩,默默地發揮自己的功效。如同業界大牌一樣,許多處方中都由它“壓軸”,身份地位可見一斑。
本人上學時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記得曾做實驗,用到甘草,幾次實驗下來就發現手變白了,愛思考的我當時就在想,莫非這個東西可以美白? 如今,我的推測被證實了!現在許多潔面、護膚產品中含有甘草成分,我們常見的“草本配方”便是採用了甘草作為其靈魂成分,美白功效顯著,且可以用來安撫受損、敏感的肌膚,同時還能提升肌膚的自我修護能力,讓肌膚由內而外呈現健康肌膚的紋理與膚觸。
想要跟好的發揮甘草的美白作用,可以將甘草煎湯內服,也可以外用,研成粉末後敷面。但要注意,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轉載:鳳凰中醫頻道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陸羽仁 人生戰場 節錄 7

我寫的人生戰場系列,目的是想大家改變一下觀念,好似重新設定電腦一樣,重設人生。


首先要認清人生如戰場的現實。呢句話好似係老生常談,但在和平而富裕的社會,「戰場」二字離我們太遠,我們好像是生活在一個童話國度中,資源取之不盡,生活無乜壓力。好多人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個戰場中的犧牲品,而更殘酷的競爭還在後頭。先講職場,試想中國每年培養600萬個大學生,接近一個香港的人口,10年就是6000萬,等如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長線來說,香港每年畢業的1萬多個大學生,無可避免要和大陸的大學生競爭,可見這種競爭都相當慘烈。再講投資,如上次所講,你去炒股炒匯炒金,好多時係同大戶或證券行對賭,宏觀去講,佢地鐘意同散戶對賭,因為佢地成日贏,或者輸少少俾你,長線番10倍,你去玩,贏10萬,最後輸突50萬,就等如你10年的儲蓄,即係等如10年白做! 你話慘唔慘烈? 若萬一有一個散戶炒贏錢,必定有更多老散輸錢填數。認清炒作市場弱肉強食的現實,那裏並不是流奶與密之地,那是血腥腥地流著血的地方,你行入去,就要有作戰預備,你預備好了嗎?

其次是要重設/設定人生觀念。好多人問我應如何教孩子,我話孩子也好,教自己也好,要重新設定他們/自己的觀念,明白資源緊缺,明白自己要努力爭取,明白play hard無壞,但也要 work hard(玩得盡情無壞,但也要做得盡力)。你唔想work hard,就唔好對生活諸多要求,要適應簡樸生活。你要享受,就要付出。記住,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是緊缺,你不知物質緊缺,就唔識經濟,唔識慳使,唔知到要收入大過支出好多,你好快就玩完。在上海睇世博進入無乜人行的城市地球館,你會睇到地球的石油資源極度緊張,如照目前的使用速度,再用45年就會用光地球上的石油,這是地球上最快耗盡的一種資源,好多後生仔20幾歲,45年後60幾歲,而家人類唔做,後生仔60幾歲時或許要過電影「未來水世界」那種洪荒生活啦。重覆一句,要有「緊缺」的觀念,要知道唔做就無食,無屋住。

第三,關鍵是提升知識、能力與態度。好多家長太重視琴棋書畫,甚至過份重視母語發音的英文,而忘記了最基本的知識、思辯能力、與獨立生活對抗逆境的態度。失敗個案唔再講,有些「成功個案」,卻是名校畢業的高分低能人,出來做無固定模式要佢解決具體問題,佢一都唔識解決。過往貧窮年代孩子隨街跑,好易培養出街頭智慧(如何不受騙)、領導才能(帶小朋友玩)、獨立個性(脫離父母玩樂)與解難能力(遇到阿飛識走避)。而家的小孩好似好叻,但由於父母為他們決定了一切,不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亦令他們缺乏了最基本的獨立生存能力,甚至無乜書本以外的知識(睇父母對那些知識的興趣多唔多,若父母只愛打機睇電視,結果可想而知),無對抗逆境迎難而上的態度,成為現代社會的「低能人」,注定成為人生戰場中的淘汱品。若論投資,最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你從自己輸錢經驗中學到甚?若乜都學唔到,今次輸完,下次又會再輸。過往小孩出街玩會跌損,流完血自己搞掂,下次識諗點避,而家一切無痛,小孩跌損家長撲埋去「愛的抱抱」,代為搽藥,叫佢下次唔好再玩,小孩除了經歷父母的愛之外,乜都無經歷過,亦令小孩失去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

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缺乏那一種生存能力,就重新設定自己與自己的孩子,提升那些能力。其中一個關鍵,是要求自己多一點,要求人地少一點,樣樣事自己做多一點,試多一點,盡多一點責任,最後著數的也是自己。有堅強的意志,知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己的鬥心,在人生戰場,將無住而不利。



我講重設人生,係要改變自己(或自己教育兒女)過去的思維與習慣,強化自己,可以適應人生的挑戰,從而成為人生戰場中的勝利者,要改變似乎好難,其實比想像中易。


第一,改變回溯式思維,要有前瞻式思想。我話「好多家長太重視琴棋書畫,甚至過份重視母語發音的英文」,其實家長這些行為,是回溯自己過去的情況,作出一些補償式的行為。例如學琴學芭蕾舞,而家30幾歲以上的媽媽,小時候無機會學琴學芭蕾舞,因為過去學這些東西是有錢人的玩意,媽媽小時求之不可得,抱著要「把一切最好的給兒女」的心態,自己學唔到、學唔夠,就想讓女兒學這些玩藝(一般是媽媽想女兒學芭蕾舞的衝動強過爸爸)。我不反對小孩學琴棋書晝,只要他們有興趣,不過量就可以。但是補償心態太強的爸媽,就會叫孩子學很多東西,特別是孩子根本不喜歡學時,就會變成負擔,失去可貴的童年時間,對他們逼得太緊,就令他們對一切學習失去興趣。

學英文也一樣,過去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大老闆、高官全是英國人,英文唔好自然無運行,講倫敦音的英文好著數。但如今香港不再是殖民地,英文雖然仍然重要,但只是作為一種國際語言那種重要,並不是重要到英文要好過中文的地步。你走入一間美國大公司,內有五色人種,口音千奇百怪,只要聽得明溝通到就OK,除非你的目標是想孩子升上一間美國公司(或其他外國公司)的最高層,否則一般水平的管理人員,有口音不是大問題。若學到母語式的英文不妨礙其他學習,當然無所謂,若學母語式英文會影響孩子學中文,變得英文好中文好差,又或者學母語式英文會影響其他科目如數學、常識的學習,就認真要諗清楚。對1、2%超哂班的孩子來說,同時學母語式英文及其他東西,並無問題,但對多數較平凡的孩子,就承受不了。

以回溯式思維思考殖地時代的就業情況,英文超重要,但以前瞻式思維想未來,英文和中文同樣重要,不是單要學好英文,要同時學好中、英文。所以爸媽不能受自己經驗限制,死推子女上一條不太必須的艱難之路。

第二,提升解難能力。我們要子女適應未來的世界,不是過去的世界。拉大一點講,孩子出來做事之後,不能單靠語文搵食,10年、20年後,軟件再進步,我估同步翻譯已可能做到完美境界,即係寫一篇中文按一個掣可變成完美英文,口語也可以同步翻譯,我唔係講唔使識英文,只係講單靠英文好都賣唔到乜錢。機器較難取代的是人的思辨能力,解難能力,老細請人做事係解決問題,如何提升孩子(以至自己)的思辨能力,解難能力,至關重要,這是核心競爭力。老闆俾件你做,係想你解決佢做好番俾佢,而唔係你做極做唔掂,成日番去搵佢。後生仔問自己,爸媽有無培養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答案係否定的話,這也可以解釋到你做事唔成功(或仲未成功)的原因。 不過唔使驚,可以學,觀察、學習一些解難能力高的同事、上司的做事方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吧。我的習慣是見到一個人做事做得好好,或者佢係某行業的成功人物,我會問佢成功秘訣,唔好以為人地一定唔講俾你聽,人守唔到秘密,佢覺得有一種獨得之秘,會忍唔住講,特別是近退休年齡之人,更唔怕講你聽,你聽得多就學到換位思維,識得從不同角度諗,甚至抄到少少人地成功的秘技。

第三,縮細目標做到最好。你肯去虛心學習,觀察成功人士的秘技,必有得著。以工作為例,如果自知唔係做李嘉誠的材料,就唔好要求自己太高,做好眼前工作最重要。再講投資,投資話易亦都可以好易,你要炒股發大達,幾年賺一億,唔狂炒好難做到,但狂炒之地亦是血腥之地,殺戳戰場,要問自己有幾多料入去玩,料未夠時,即使玩都只宜細注,不宜博命。按我過去的經驗,較易搵錢的地方,反而是找個別股票投資,目標是找一些開始賺錢但未有太多人知的公司,下注買佢一年半載,就有收穫。香港千幾間上公司,若果公司老細唔炒股,即使做得唔錯,初時亦易俾人忽略,你有心機研究,發掘到好公司,等佢盈利改善,一隻執三幾成唔係咁難,買呢股錯佢多數只係唔郁,唔係暴跌,因為佢都未也升過,風險就無咁大啦。投資目標唔好定得太高,保持長期獲利,係機構投資者的手法,普通人都可以學學,要改變以往日日望發達,但炒股表現卻波動極大的不可靠手法。

買一隻股執三幾成對好多人來講只是細目標,無乜味道,但如果你將呢個細目標做到最好,已經可以生活無憂,財務自由。試想你有幾十萬本金,若做到上述目標,願意買股,唔走去亂炒,10年零後有1000零萬唔係好奇,可以印印腳也。對好多人來說,若年過30幾,已經睇到事業有無機會發圍,若機會不大就難免失意消沉。我建議是返工無論如何做到最好,做到經濟唔好時老細要炒人都唔好炒你,因為返工為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協助你投資。然後工餘就做揀股專家,鎖定10間、8間公司詳細研究,詳細到識講佢做乜生意,估到佢半年全年業績如何,咁你在投資上,就可以開展人生另一頁,可以成為揀股專家,慢慢你就會發覺有無窮樂趣,人生重新精彩。我自己學投資,亦從揀股開始,而且不是揀人人都知的大股,而係較少人留意的細股,但我會避開成交砌到好大的莊家股。你要代入公司盤生意中,就可以培養到敏銳投資感覺,搵到潛質股,記住揀到好股要坐得定,不要太急走,跟隻股行一個大浪,就可以有大收穫。這不是少數精英要行的路,是大多數人都行到的路。


我講營運人生、重設人生,就將自己(或自己的仔女)比作一間公司,先搞清間公司的潛質與能力,定清楚現實的運作目標,盡力把它搞好。好多人寫股評令你覺得睇完佢買中一兩隻股就會發大達,我寫的東西你睇完唔會有咁感覺,相反地你睇完會發覺即時發達好難,都係老老實實做,老老實實投資好過,我咁寫法,睇落唔好睇,但普通人睇,因為我假設呢個社會上只有少於5%係聰明人(或許他們也不用睇我的專欄),其餘有80、90%係普通人,或者係自以為是聰明人的普通人,針對大多數的普通人,要令佢地知道發達唔易,只能慢慢來。至於另外5%、10%就真係蠢人,佢地根本唔應該炒股,唔睇股票專欄最好。

炒莊家股、炒窩輪、炒期指、炒期權,只應是5%聰明人做的,由於開局的是聰明人,玩的也是聰明人,是聰明人的博奕,聰明人的殺戳戰場。

網友企業CFO有此留言,「我想思考與自律(Discipline)對做人做事也很重要。否則碰到像Luk Sir一樣的好導師,看到好的書(我在看Peter Lynch 的投資聖經)也沒幫助。這兩年生活也開始簡約。我學不了Luk sir 少開冷氣,但這兩年也開始減少用熱水浴。還有以後也不敢買number. 我07年朋友叫我身買的那兩隻股票,跌了八成多,一隻還停了交易。但現在我打死也不賣它們,因爲把他放著便等於提醒自己有多stupid,還是個學財務的!」


「企業 CFO」是學財務的,留下CFO( 財務總監)的網名,職業雖不中亦不遠矣。網友ND問「其實你成日講要學習基本功, 我一直都好想, 只係唔知去邊度學…….有無一基本課程可以介紹一下, 甚至係唔係要去讀account呢?」睇網友「企業CFO」的留言,你地就應該知道,如果你揀錯投資對象,識會計識睇數都死,「企業CFO」聽巴買的兩隻股,一隻停埋牌,如果最後退埋市,十有九係做假數,先至可以有靚數騙得識睇數的人都買。不過大家唔好會錯意,以為我話識會計識睇數無用,我只係話識睇數去買莊家股無用,實睇數去買實實際際做生意的股票,十分有用。

再講番炒莊家股、炒窩輪、炒期指、炒期權,應該只是5%聰明人玩的遊戲,我唔知點解咁多普通人玩。你唔好理乜原因,散戶玩呢聰明人遊戲,由於對手是莊家或大戶,人家智力和財力都比散戶優勝,所以對手贏多輸少,散戶輸多贏少,或者明明散戶好似贏,但最後才發現這是對手跌錢落地的策略,結果就變輸,所以唔係超級聰明,超有定力,兼且睇透個局,好難贏錢。

陸羽仁 人生戰場 節錄 6

這幾日講到hea(漫無目的)這個話題,忍不住一講再講,hea呢種態度古已有之,於今尤烈。網友小白蛇有此意見:「如果大家都hea, 生活得過且過,社會真的不會繁榮,不會富裕,但,這純粹是一件壞事嗎……….有人在追求『中環價值』,並逼使全世界去跟隨他們。陸sir不只一次提出『中環價值』不是唯一的人生意義。但在香港,一旦有人違背中環價值,就人人得而誅之,我覺得這個現象絕不健康。我也非常反對有能力不去工作而去拿綜援,但原因是in the expense of others, 你不做,別人要把你那份也做了,而不是hea,不是不願刻苦。在看到陸sir的文章前,我已在該forum留言指責他不負責任。所謂的hea,也可以看成是一種不求追物質,質撲的生活態度。不久前新聞有報導過不丹這篇快樂指數奇高的「樂土」。不丹的人也沒有要發達,要上位,要發明乜乜等的人生目標,在香港人眼中就是hea,但這就是失敗嗎?」

我也不贊成把所謂「中環價值」強加於一切人身上,我也不贊成把hea的定義無限引伸,引伸到不博哂命住上爬就是hea。但小白蛇對hea所作的定義,恐怕非一般人所講的hea,佢話「所謂的hea,也可以看成是一種不求追物質,質樸的生活態度。」但在我眼中,hea和簡樸生活完全是兩回事。我自已在某個意義來說,都在追求簡樸生活,起碼是比一般人略為簡樸的生活,或者是環保一點的生活,例如夏天盡量不開冷氣,我都認為是簡樸生活的一種(請大家不要笑我),但我好明白自己不hea。追求簡樸生活,是追求不太物質化的生活,如果你自食其力,住去新界,生活要求低d,亦唔要求自己搵咁多,咁有乜問題? 一d問題都無,仲對社會有貢獻,因為減低了社會資源的壓力。如果我的仔女話追求簡樸生活,我唔會反對,甚至退休後會和他們一起這樣生活,但如果他們hea,我就一定會反對,因為hea的人好多不單生活得不簡樸,還對社會造成壓力,你可以做唔去做,要做的人養埋你,這是那門子的簡樸生活?


舉一個例子說明甚麼是hea,我朋友有個仔,讀中三,聰明靚仔,成日發明星夢。朋友成日想我教佢數學,我話無問題,但要佢自己帶書來問我。有一次朋友有事,要把這個仔到我屋企半天,這個小朋友來到,想開電腦打機,但明知我會反對,因為他接近考試,應該溫習,他打機不成,也不敢開電視睇,就打橫坐在梳化,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我亦特意不問他,我做自己的事情,睇他如何,結果他就這樣眼光光坐了一個多小時,乜到無做,也無覺,就係咁hea度,令我大開眼界,佢父母話佢在家也是如此。我心諗,面成堆報紙,你來睇,唔睇港聞,睇娛樂版都好呀,點解可以咁樣眼光光,乜都唔做一個多小時?

這個小朋友的生活要求一d都唔簡樸,去普通一點的茶餐廳覺得人地糟,住屋間房唔大又嘈,讀七八千元學費的私校,放假要去日本,已經去了兩次(屋企希望用去日本旅行刺激他讀書,可惜失敗),我同佢講,你讀書唔成,將來做份5000、6000元一個月人工的快餐店待應,你點去日本? 點維持而家的生活,二三十年後父母百年歸老你點算?

網友mkm介紹睇美國紐約時報一個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的文章,這篇文好好,名字叫「我地排第(十)一!」(We’re No. 1(1)!)佢話在新聞周刊一個全球最佳國家的排名中,美國頭十位也不入,係排第十一,美國人開始問自己是否失去超級大國的地位,總統奧巴馬話「美國人不甘心做第二!」但實情係第十一。

佢講到教育,話學生教極都唔好,或者問題不止是美國有好差的老師、廢柴的校長、自私的教師工會,最大問題是學生並無學習動機(同我講學生好hea如出一轍)。佢引述另一個作家的意見,指學習動機來自好奇、好勝心、父母期望、想入好大學的願望、好老師的引導、朋輩的影響等。但現實是美國學生的學習動機好弱,愈來愈多學生唔想返學,唔想用功、唔想做好。

佢認為在挑戰很大的年代,可稱為偉大時代,就產生好多偉人,如30年代大蕭條,40年代納粹,或50至80年代蘇共的挑戰,就刺激出美國人好大的動機。如今,政治領袖連叫人「犧牲」兩個字都唔敢講,所有解決方案都係無痛的,刺激經濟是在共和黨的減稅或民主黨的救市方案中挑選。

「誰敢把真相告訴國民? 中國和印度追上美國,不止是廉價勞工和匯率,她們追上來是他們都有美國那樣的自由市場,都有美國的教育,有美國人可取得的資金與科技,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有美國偉大時代人們上進的價值。他們的人民願意延遲獎賞,投資未來,比身邊的人更努力,對他們的子女有更高要求。」

這些話對香港都用,將「美國」兩個字換成「香港」就得啦。好彩這些話是由美國人講出來,如果上述那段話由我講出來,恐怕又有人話我睇唔起後生仔。如果想自己在職場、投資場上有進步,想自己仔女好d,就唔好咁hea啦,國內大城市全部都追近香港,佢地有香港的市場、教育、資金、科技,佢地有比香港更上進的價值,問香港有乜? 睇10年後自己仔女大之後香港有乜? 10年之後,人民幣自由兌換,香港面對緊的唔係是否追求中環價值的問題,面對緊係競爭力問題,面對緊係生存的挑戰。

第一,責任與改變。我在人生戰場的系列中,講到hea,講到有些人綜援覺得理所當然,惹起一些人士的迴嚮,話我將責任推到年青人、推到80後的身上。我初而錯愕,繼而反思,我自忖沒有這種用心,但為何有部份人會這樣看我呢? 我的結論是香港不知由那天開始,流行起追究責任的文化,出了大小問題,先追究責任,搵人負責,我形容為「分配責任」,分配完責任後,就送「負責人」上斷頭台,然後大家好開心睇完戲,好開心返屋企,雖然有人「被殺」,但社會無變,問題依然存在。我討論問題不是想分配責任,係想尋求改變,追究責任意思不大,改變後脫離困境最實際。千萬不要以為在打工的環境,出了事找人問責最重要,其實有活力的商業機構相當實際,出了事找出出事的原因,主要不是想找人負責,而是要尋求改變,減低住後出事的機會,甚至借此改善,做得更好。


好多犯罪學研究都發現,那些變態的連環殺手,都有不愉快的童年,好多曾受過父母的虐打,甚至性虐待。如果我們抱追究責任的心態,就應該追究戀態殺手的父母,將他們拉去坐監,因為他們要為變態殺手的行為負責,同時應該將變態殺手放出來,因為他也是受害者,無責任。但世界上無一個國家地區會拉變態殺手父母而把他放走,因為大家都想透過監禁甚至死刑,去阻止這個變態殺手再去傷害人,這就是改變,將一個變態殺手放入監倉,這個社會會變得安全一些。由此可見,尋求改變比追究責任來得實際,來得逼切,而不是只求問責,不求改變。一個hea青的產生,主要成因當然是富裕的社會環境,加上父母的過份保護做成,唔使拗,父母的責任好大,愛佢變成害佢,若是一種問責思維,發覺父母最大責任,跟住就完了,任由hea青再hea下去? 還是想方設法,令hea青改變,不再hea呢? 人過18歲之後,長大了,就可以自我改變,即使成長的環境唔太好,成長時唔太培養到你的自強心,你還是有機會改變自己。

第二,打機害死人。我自己都有打機,但不沉迷,我見過沉迷打機的後生仔,觀察他們的行為,有d怕,其中一個問題就是andrew1212所講的restart(重開一局),例如後生仔玩賽車,轉得兩個圈,發覺被人拋離,就restart重開一局,唔會捱下去。打機令人滿足,除了在虛擬世界可以令人成功之外,就是太多restart的機會,令人不會挫敗,問題人生可否restart? 其實人生好難restart,後生仔做工有少少唔高興,以為同事對佢作出「不友善的微笑」,咁就辭工不做,半年轉一份工,和打機restart一樣,他們卻不知道,在真實人生中,每restart一局,自己的戰鬥力就跌幾個level,因為你轉得工多,僱主都知道你適應能力差,最後唔敢請你。

更恐怖的是自殺,andrew1212已講出後生仔想尋死的心態,同樣是restart的概念,佢話「覺得全世界都欠左我...對人生無理想.對工作無希望.成日覺得自己比人差...整係想快快完結此生...希望可以快的RESTART...」人死如燈滅,死亡不是restart,是gameover,恐怕要搵人教一教細路仔gameover意思,話一話俾佢地聽,他們gameover之後,人生不會再來,父母家人朋友有多難過,他們這樣做是摧毀了父母和好朋友的人生,他們「要負責任地」好好活下去。(我又好唔聽地講年青人的責任,我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要年青人承擔責任)睇村上春樹名作《挪威的森林》,就知一個人自殺對身邊好友的影響。


第三,努力與回報。無付出,無回報,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人生戰場的系列,和投資無關係,恰恰相反,有好大關係。你唔做功課去買股,聽一個罧巴就盲動,唔研究投資投機的方法,就一定輸多贏少,若果配合埋輸就賴人,輸就追究責任而不尋求改善的心態,咁你就食齊ABC餐,可以輸足一世。好多朋友有買越秀房地產(405) 或者中航科工(2357) ,我好早就提呢d股,但你聽到呢nu巴,唔一定搵到錢,你唔做功課,可能低唔敢買高去追,可能成本好低入貨但一跌就震走唔敢買番,總之有一百個輸錢的理由,佢地都曾經大升、插低、再破位大升。如果你到今天都分唔開越秀房地產(405) 和越秀地產(123) 的分別(兩個名只差一個字,睇名分唔清),或者分唔開中航科工(2357) 和深圳中航(161) (兩隻都係中航),我勸你唔好買股票住,做功課先啦,唔係輸死都唔知乜事,到時你唔好分配責任俾我呀,我唔係你阿爸,我話明唔負責架。人生就係咁,你唔付出,唔好望有高回報呀。個d人話你唔得因為上一代剥奪你的機會,你買股輸錢全因大戶陰你,講一d arm聽的說話俾你聽,只會磨滅你的戰鬥力,會害死你架。你在人生擂台上,俾人打低,個裁判由1數到9時,起唔起到身再來過,全靠你自己咋。你想怪教練教你教得唔好呀?想叫阿媽幫手呀?無啦,食自己啦。


我講人生如戰場,我恐怕大家未明白乜叫做戰場,所以今日想講幾個故事。

大家首先要明白,戰場極之殘酷。我聽一個大陸高人講起一個解放軍的故事。話說70年代中國和越南開戰,有個解放軍將軍個仔要上戰場,離家出發前一晚,將軍和兒子閒話,問兒子如果你地一隊作為登陸部隊要登陸搶攤,你衝上岸時第一件事做什麼? 兒子趾高氣揚地話:「我要衝在前列,奮勇殺敵,為國盡忠。」將軍長嘆一聲話:「孩子,你一岸第一件事要撲倒地上,唔好郁,唔好望,因為你地上岸人地一排機關槍掃過來,10個搶攤士兵有9個歸西,你伏在地上,垂低頭,對方子彈射來,只會射到你的背包和頭盔,射你唔死。到睇清形勢,了解敵情後,才決定是否起身進攻。」兒子聽完這話,心情大受打擊,不服氣地說:「這好像十分窩囊啊?」將軍說:「打仗是用腦的,不是用力的。我就是這樣從死人堆中爬出來,你估我當一個死了的小兵貢獻大,還是做將軍對國家貢獻大?」

你不一定同意這個將軍的邏輯,但他說的卻是實情。很多年後,看到美國片雷霆救兵,第一幕就是美國大兵搶攤,槍林彈雨,血肉模糊,極度血腥,我當時想起這個將軍的故事,心想,這真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啊。

我們一生下來,就不自覺的上戰場,動物尤其如此。《狼圖騰》一書就講到,狼媽媽生一窩小狼,總有一隻力氣大點,它就會推開其他兄弟姐妹,搶佔狼媽媽最好最大的乳頭,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它也會長得大點,強壯著,增加自己將來存活的機會。所以小孩在爸媽面前爭寵,其實是受著這種動物天性影響,背後的邏輯是強者存活,但在如今的社會,資源過度多,其實兄弟姐妹就沒有實際需要去爭了。

但我們入學校讀書,幼稚園唔計,小學、中學一班30幾人,好快就有幾人跑出,拋離其他人,這些成績好的一群,就爭取到往後上大學的機會,這已經是一個戰場。讀完書出來打工,更是嚴厲的淘汱賽,不同工作,上至大公司行政人員新丁,下至一間快餐廳的待應,永遠都要和同級的人比較。以大公司的新人為例,一年請十幾個,不用一年,上司已經鎖定一兩個係將來的「飛升者」,覺得佢地最有潛質,其他人好有機會跌落平庸一族,在這種戰爭中,好快就有獲勝者。當然我唔係教年青人做要起打同事,大玩宮心計,如何和同事保持良好關係而自己又可以跑出,係一種藝術。但我亦大家明白,職場如戰場,你無預備入場,一返工就懶懶散散,又唔做,福利要多,你好快就跌入去平庸的一族中,你做老細,都想搵個博命、醒目,肯捱義氣的伙記,幫你睇住個檔啦。學校和公司睇落唔算好殘酷,輸好似無乜後果,但失敗的代價,可能是四、五十歲才付出,到時你先至知,我有朋友甲就因為不斷創業,不斷失敗,最後搞到離婚收場,人生黯淡。

最似戰場的是投資市場,亦最殘酷。好多人唔知,你炒外匯、炒金、炒期指,其實係同金融公司對賭,佢地唔係同你落盤出街,而係佢坐你個盤,同你對賭。我有個朋友乙最近一年炒金「好成功」,佢放低5%本金,放50萬,炒1000萬價值倫敦金,佢通常食10美元、8美元就走,買完跌落來就坐,我問佢有無止蝕,佢話無。由於金價反幅不斷向上,所以佢輸都坐得番,炒一年,以本金計賺40%,即係20幾萬,佢覺得好多,我就覺得一d都唔多,由於經紀教佢有糊要食,所以升的時候多數賺幾美元就走,如果佢坐住唔郁,過去一年金價升10幾%,如果佢直坐下來,而家隨時賺70、80萬。朋友乙贏錢,因為黃金正值大牛市,跌完都升番,佢死買一個方向就得,唔係佢高明,係個市就佢,正如索羅斯話齋,金市已有泡沫。那一天金價跌下來,朋友乙又唔止蝕,跌你20、30%,可以輸200萬、300萬,就真係入哂肉。我睇得太多呢個案,睇個現狀,未來都可以估到七七八八。

在呢d市場,散戶同間經紀行賭,你贏即係佢輸,佢而家輸緊20幾萬俾我個朋友乙,但經紀教佢止賺唔止蝕,到時方向逆轉,一定一舖殺到你突,但散戶贏錢時覺得自己好得,你想話佢,佢亦唔聽。在呢d高度競爭的森林中,首先要明白這是生存之戰,唔係講玩,如何認清對手,武裝自己,係勝敗的關鍵,好似朋友乙咁,佢唔係唔可以炒金,可以炒,但要倒過來止蝕唔止賺,止蝕會令佢唔再舖舖贏,但最後可以保命,唔止賺可以令佢買中時贏多d,但唔知扣埋止蝕的成本會點。總之,佢好似而家咁止賺唔止蝕,就將自己暴露在極大危險中而不自知。

世界永無公平,唔睇家底,單睇高矮肥瘦,聰明蠢鈍,都人人唔同,大家唔係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自己的技巧,鑽研遊戲規則,才可以在不公平的遊戲中找到生路,唔去鑽研,只批評遊戲唔公平,唔係話你唔,只係話你咁做無用,鬧完一輪,自己的人生一d都唔會改善。

陸羽仁 人生戰場 節錄 5

之前講到人生戰場上最恐怖的是「漫無目的型」,非常之hea,不知想做甚麼。今天想講另一種型態,叫「理想錯位型」。報載有一個35歲的AO(政務主任),兩年前離職,放棄了一份月入8萬元的工作,呢個前AO叫邵力競,條件一流,中學讀男拔萃,A Level狀元、大學讀牛津、成功考做政務官,可謂天之嬌子。他做官逾10年後,不滿政府官僚僵化,芝麻綠豆小事如影印文件的數量,做政務官的也沒權決定,向上司提出反對意見隨時換來死亡懲罰,所以就無癮辭職。

無可否認,邵先生是成功人士,單是讀書背景,已可以保障他在人生戰場上走上一條直路,問題是他是否喜歡這條路而矣。人各有志,只要自己想清楚,追求「中環價值」也好,追求「上環價值」、「西環價值」都好,無乜所謂,關鍵是走的道路不要和自己的目的錯配。

我覺得這位邵先生就有少少理想和道路錯配。他遇上的問題,並不是一個特區政府的獨特問題,他應該一早知,全世界好多政府都是這樣,在這種龐大的官僚架構下,人只是一粒小螺絲,AO是天之嬌子,頂多也只是大螺絲吧,要話事不做螺絲,恐怕要升到做部門處長,甚至常任秘書長的級數,才有少少話事權(之所以話「少少」,因為理論上主要決策權在政治問責的局長或以上級的官員),在升到這些高級職位前,就只是大螺絲而矣。

我二十幾年前睇個一個研究,話香港幾百人政務官的精英小圈子中,雖然考入去好難,但最後也有大約一半人升唔到上去,升多一級到高級政務官呢個水平就行人止步,成為政務官階層的沈澱物,雖然薪高糧準,但不太如意。另一半就會逐步爬升,由首席助理乜乜司(當時的稱謂)、副乜乜司、乜乜司,當時華人升到呢d位就停止,鬼佬就可以再升到財政司、布政司。現時的情況大體上也一樣,做AO十年八載,大體上都知道自己有無機會做到「坐直升機的一半」,做唔到呢一半,要麼甘於平淡做高級政務官終老,要麼就走出來,到商界博一博。

如果話而家的初級政務官無權,過去港英年代的政務官更無權,當時的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後改名外交部)每天都發電報過來,直接就香港的重要決策落指令,所以不止小官無權,做到乜乜司的大官,都完全要聽命於英國老細,講唔上有好多決策權,有些敏感部門,更是清一色由英國人自己做番,例如保安科,裏面連秘書都是英國人,當時保安科在政府總部的辦事處,有度大閘鎖死,和其他政府辦公室隔離。回歸後玩港人治英,一般事情不再有外邊老細代香港政府車,做官的決策權加大; 雖然話話權在特首和問責局長,但只要局長不是政務官出身,不熟悉政府運作,好多時還是要對常任秘書長言聽計從,所以AO升到D6、D8級,做到一個處長,甚至官至常任秘書長,就開始有d話事權啦。

所以邵先生對AO工作不滿,覺得政府官僚僵化,只係佢揀呢份工之前,唔明呢份工的性質係唔升上高位無話事權,以為一做AO好大決策權。在這種巨大而科層化的官僚機構,唔升到好高級的話事位,就唔好期望工作好有創意,這是理想和現實的錯配。你唔鐘意咁呆板僵化,可以選擇去私人機構做,私人機構會靈活好多,問題是私人機構人工無咁高,你做得好可以跳級升,但做得唔好會被炒魷,而且經濟環境唔好時會裁員,職位安全性比政府低,危機和機會同時存在。

在人生戰場,即使一些人人都話筍的好工,亦有人做做唔鐘意做,或者捱唔到佢可以發揮的地步已經離場。也可以從一個反面講,最後勝利之人,中間捱得幾慘無人知,佢付出的代價亦不足為外人道,影印,濕濕碎啦,邊得閒俾咁多意見。

我並不想鼓吹目標單一化,或者鼓吹所謂做到生癌的「中環價值」,但係覺得做人要目標和道路要匹配至得,目標和道路不配合,人生會較崎嶇。搵工唔好太理想化,無乜工薪金又高,升職又快,做3幾年又話得事,而且工作又唔辛苦d喎。

講起辛苦,好多人抱怨工作,其實不是「理想錯位」,不是理想和道路不配合,只是抱怨工作太辛苦,好像早前有網友引述做會計的後生仔的文章,話做四大行工作時間太長,被人搵笨,佢是從打工權益角度出發,唔覺得做核數應該做到三更半夜。我又咁假設,假設四大行工作方式大改革,基本上每天都只返8個小時,但現實上四大行一年收數以百計的新仔,十零年、二十年後升得上去做合夥人者,你估係做夠8個鐘即走,還是做到唔願走之人? 我估只要你有合理的智商,博命和回報會升正比例。你付出比別人少,就唔好抱怨坐隔籬位的人爬左上去。

對就業環境不滿者,可以嘈,可以同老闆抗爭,但對自己投資戰績不滿,就無得嘈,無得上訴。投資失敗,99%和自己有關,即使有莊家設陷阱陰你,你都要問下自己,點解人地跌錢,自己會咁蠢去執,搞到俾人扒埋個銀包。在投資的世界,「理想錯配型」的投資者好多,有些人入場時好天真,亦唔係諗住狂炒,只係受市況熱度鼓動,受朋友影響,以為買股好易賺錢,以為買一隻股唔郁佢升10倍就可以變富翁,我可以話,十隻股有九隻半唔係咁,你抱咁o既心態買股,買好多唔理唔郁,最後好可能輸大鑊,買中電盈(008) 就係咁啦。投資唔做功課,唔研究,唔總結失敗經驗,可以玩到70、80歲一樣輸錢,在投資世界,理想和現實落差更大。

我觀察呢個世界係咁,在100個人中,有10個左右係聰明人,佢地比一般人叻,轉數快,另外80個智力一般,但如果維基百科的數據係,香港人IQ全世界第一,呢80個智力一般的人,其實可能都有美國總統的智力;另外10個人智力略差。

普通人以為智力決定命運,讀書叻唔叻,主要睇智力,但據我觀察成功的學生以至做到成功的人士,發覺不一定如此,專注力都好重要,可能更重要,愈是低年級愈重要。在幼稚園和小學,一個專注力好的學生(即係我地一般講上堂留心聽書無發哂夢傾哂偈的學生),佢成績會好好多。相反聰明而不專注的學生,直至讀大學之前,表現都會比較一般,年紀愈小愈是這樣。到大學就要講IQ啦,光靠專注力不一定可以成功,所以大學裏有些不大讀書但成績都好好的學生。

但到做野的環境,講的又不同,只有專注力的工作者,做不上高級。光有小聰明的,也做不上高級。EQ高的人最大機會做上高級的職位,智力高EQ低的人做不上高職,這種人特別失落,會經常講廢人才坐上高位。當然,專注力高、智力高、EQ又高的人,不只可升上高位,更是世界級的水平。

講番那100個學生,20多年前大學學額只有1%多d,要在香港上大學,都要相當聰明比較專注的學生。如今大學學有18%,普通一點都可以入大學,或者可以咁講,智力一般,但專注力較好者,入大學都無甚難度,問題是入那所大學。若加埋副學士,有60%中學生可以升上大專,即係副學士有42%。其餘40%或許是家境不容許再讀,更多是學歷太差讀不上,這40%應該是甚不專注的一群。

如果你或你的子女屬於那1%比較專注相當聰明的一群,就不用太擔心了,輕鬆D啦香港人,唔使咁緊張啦,做父母唯一要訓練好呢班叻仔叻女的EQ,教佢地綁鞋帶就得啦,免得佢高考4條A,但唔識綁鞋帶失禮人,或者因為第一份工無房坐而投訴。

真正要做的是那80%的「普通人」,只要做,就可以在這80%的人群跑出,讀書時成為大學生。或者即使讀唔到大學,將來做做做都可以做番起。或者做都係一般,但自己搞投資,搞搞又搞到有美好生活。令一般人進步,才是我寫文的目的,這樣才幫到人。對1%叻人而言,佢地唔使我幫。對10%太蠢的人而言,我亦幫唔到(記住大部入讀唔到書,都唔係因為蠢,只因為唔專注,我自己小學和初中時都屬於呢類人)

所以Gooooood話「資質差的人, 唔通就點都要迫人在一個起晒”酒店”的大富翁遊戲上擲骰 !?」呢點我唔同意之處,就因為好多自以為資質差的人,其實唔差,只不過他們自己唔知。如果佢地以讀書唔成作為資質差的判別標準,我就唔係幾同意。以投資為例,好多讀得書好似資質好的人,投資都唔得,做都唔一定得。做要博命做才可以上位,投資要有方法,買股票要計的數,好多只是「婆仔數」,唔係微積分,問題是好多人買股只是用器官思考,唔係用大腦思考,隨著感覺走,所以輸錢,在呢個問題上,讀書上、事業上成功和不成功的人士,都會犯上類似的錯誤。

在幾唔公平的大富翁遊戲上,都有上位的機會,點解你唔可以擲骰? 點解你唔可以成功? 信自己,唔好信政治。我唔反對人建議改變大富翁遊戲的規則,但這些規則的改變,好多時都要5年、10年、20年,人生有幾多人個10年,所以想改規則唔係錯,但在規則改到之前,如何跟到規則上位,係在人生戰場的鬥爭的關鍵。你以為你自己唔得,在學校、在職場、在股市唔研究遊戲規則,唔識/唔想順住規則去玩,咁你就老襯,在這些戰場上一般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正中下懷,這樣等如少競爭者。以職場為例,點解一個中學生唔可以做做贏一個大學生? 一個餓狼中學生,肯定強過一個小白兔大學生啦。

我想幫人生戰場上的弱者,唔係叫佢地唔鬧,佢地鬧乜都唔關我事,因為唔係鬧我,我只係想佢地明白,單是鬧改變唔到世界,改變自己容易一點。例如我話現在hea(漫無目的)的人有30%、40%,我不是想評論時事,以偏蓋全,話所有「XX後」都係hea,因為任何世代都有hea人,只是在富裕社會hea人多而矣,因為社會養得起。我只係唔希望這種hea的文化蔓延,慢慢hea得理直氣壯,慢慢變成50%人hea、60%人hea……hea的人害到社會之前,先會害苦自己。不少人讀書時唔係幾專心,讀唔到書出來做,慢慢讀番書,由於自己俾錢交學費,又知讀書有用,變得專注,網友RVR講自己做時讀夜間大學的例子,就是如此,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問題係你去唔去做。

早前講起有個24歲後生仔返三份工後頂唔順同事,話唔做綜緩的事件。從網友的回應看,這種情況都唔係個別事件。網友accdia咁講:「睇左Luk Sir 篇文我也不住開a\c回應, 我細佬就正正是這一類人, 試過做10幾份工, 每一份最長不過1個月, 理由是同事逼他走, 現在說都是要先讀書, 要孝大學, 將來找一份好工等發達; 但他已 repeat了一年; 第一次A-level 5科Absent 3科, 原因是前一天晚上打機太晚起不了身; 第二次沒有Absent了, 但我看不到他study, 不是打機就是上 forum, 經常問大學生活怎樣怎樣, 我叫他做 past paper 入左U再算,他 完全唔理, 只是幻想大學出來後找到份多工, 月入3, 4 萬; 告訴他改善自己與別人相處之道否則他入大學也沒用, 他就入房唔理我。屋企人唔比$他, 他就綜援, 他說這是他「應得」, 人人也是這樣, 覺得我好衰, 我歧視他; 我跟他的社工談, 社工說這是我細佬選的路, 我應尊重他..........」


對於accdia細佬的情況,我有兩點回應,第一,懶散的人時時都有,50年前、30年前也有,但那時候懶散的人都知自己唔,而家懶散的人開始覺得懶散無問題,政府應該養他,你批評他懶散才有問題。到唔做的人多過做的人時,這個社會就玩完。第二,社工話「這是他選的路,應尊重他…..」呢個邏輯從經濟學看來有怪,如果呢個社會有99個人係非社工,有1 個人係社工,那99個人選的路是不做發夢,咁邊個出糧俾那1個社工呢? 權利和責任如何平衡?

另一個網友Gooooood就話:「唔做野拎綜援有咩問題~? 無交過稅, 又想拎著數? 其實每人一香港人都有交稅,只不過形式上不是薪俸稅. 我地被逼放棄左我地有份的土地使用權, 景觀甚至空氣質素, 而換來大家係呢幅土地上發財. 政府出售市民的權益, 換取巨大的金錢收益, 分返比市民唔係應份呀?~ 我無做野用唔到D基礎建設,政府服務, 收返D綜援都好應該呀.」

我不想作政治爭拗,因為覺得這不是一個政治論壇,只想討論經濟、投資及人生自我改善的態度。看見 Gooooood的說法,我也有些回應。第一,從稅務層面看,有人話政府的賣地收入是變相徵稅,呢種講法唔錯,因為香港的直接稅低(即利得稅和薪俸稅),除了間接稅外,就是靠買地收入去填補,但是交這種「間接地產稅」的人,主要是買私人樓的業主,甚至加埋租私人樓的租客,所以買貴樓的人,d錢除左去左地產商那裏之外,部份亦俾重稅,但若你和私人樓無關,你就無乜交呢種「間接地產稅」。當然,每個人都有交稅,例如你食支煙都要交煙草稅,但以政府2067億元的經營收入中(2009至2010年度),這些間接稅只是佔極少比例。

第二,從社會運作層面計,土地唔郁不能產生收益。Gooooood話他放棄了土地使用權,先不討論是否有這種權利,假設有,都不能乜都唔做產生收益,要社會上的人在土地上工作才產生收益。假設三個人坐船漂到荒島,島上乜都無,只有地,三個人從到達那一刻佔有了土地使用權,但三個人你眼望我眼,唔做野,你叫我做,我叫你做,甲話你做啦,你種野食啦,我佔有三分一土地使用權,我分d食得啦,其他兩個當然無咁笨去做,三個人都係咁講,結果大家都知,餓死哂。我的觀點只是唔好個個人講權利,唔做野。而家4人家庭可以拎近1萬元綜緩,在一宗案件中,法官舉出數字,07年6月至09年6月,共有11萬多宗綜緩申請。而07年至08年度的綜緩支出達180億元。假設如今綜援開支差不多,09至2010年經營開支2440億,社會福利支出佔392億,當中近半俾左綜緩,並不是少數目,試想如果多10萬人唔做野拎綜緩,開支就倍升,再多d,無眼睇。所以先不論對錯,如果社會上多數上只講權益,唔做野,個社會就頂唔順。

第三,從個人計,唔做野唔過癮,有d精神健康,更影響下一代。千萬不要以為拿綜援好過癮,你想像一下孩子被視為綜緩家庭孩子的感受。講到呢d問題,有人叫社會唔好標簽,我就話實際d自己博命d上進d好過,做好份工,學好投資,財務自由,無人可以標簽你,不求兼善天下,只求獨善其身,搞掂自己更易。若將個人失敗完全歸結他人,歸結社會,好似自己一d責任都無,但結果仍是失敗,何苦呢? 老土d講句,點解不在年青有得博時博一d呢?

以投資為例,我經常都講,呢個市場有好多大戶,特別係外資大戶,佢地財雄勢大,左右大局。又例如本地莊家,亦舞高弄低,謀殺散戶。但你輸了錢,媽大戶,又有何用? 一d用都無,不如檢討下自己點解輸,例如人云亦云,隨大流買貴野接貴貨。又例如見到莊家股跌錢就去執,執完俾人打荷包。檢討自己,改善自己,比媽人有用。你可能會話呢個世界「應該」如何如何,但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講「應該」無用,武裝自己最實際。


Steve Jobs 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

今天,
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
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
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
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
(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
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

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
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
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
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 問他們
「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
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

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
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
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
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
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
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

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
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
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
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
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
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

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
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
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
繞過大半個鎮 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好料,
我喜歡 Hare Krishna 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
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

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
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

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
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 我學了 serif 與 sanserif 字體,
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

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
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
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
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
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
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

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
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
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
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
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
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
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 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

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
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
跟 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

我們拚命工作,
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 !
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
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
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
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
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
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
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
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

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
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

我見了創辦 HP的 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的 Bob Noyce,
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
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
在蘋果電腦中經歷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

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
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
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

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
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
又開一家叫做 Pixar 的公司,
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

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
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

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
我們在 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
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

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

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
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
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
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
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 愛你所做的事
(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
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
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
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 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
好像是
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 在過去 33 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
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
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

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
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
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
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
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
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
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
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

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
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
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
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儘量輕鬆。
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
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
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

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
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
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
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
最接近的一次。

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
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聽眾笑)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
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
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

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
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

不要被教條所侷限-- 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
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
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
那是位住在離這不遠的 Menlo Park 的 Stewart Brand發行的,
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

那是 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
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
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 Google,
在Google 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
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的見解。

Stewart 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
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 1970 年代中期,
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
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
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
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
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
看了這篇文章,心情特別激動,Steve Jobs 的話真是給我很大的動力,如果明天要死了,我還需要想那麼多嗎?我為何一定要得到別人的認同?我為何要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