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陸羽仁 人生戰場 節錄 5

之前講到人生戰場上最恐怖的是「漫無目的型」,非常之hea,不知想做甚麼。今天想講另一種型態,叫「理想錯位型」。報載有一個35歲的AO(政務主任),兩年前離職,放棄了一份月入8萬元的工作,呢個前AO叫邵力競,條件一流,中學讀男拔萃,A Level狀元、大學讀牛津、成功考做政務官,可謂天之嬌子。他做官逾10年後,不滿政府官僚僵化,芝麻綠豆小事如影印文件的數量,做政務官的也沒權決定,向上司提出反對意見隨時換來死亡懲罰,所以就無癮辭職。

無可否認,邵先生是成功人士,單是讀書背景,已可以保障他在人生戰場上走上一條直路,問題是他是否喜歡這條路而矣。人各有志,只要自己想清楚,追求「中環價值」也好,追求「上環價值」、「西環價值」都好,無乜所謂,關鍵是走的道路不要和自己的目的錯配。

我覺得這位邵先生就有少少理想和道路錯配。他遇上的問題,並不是一個特區政府的獨特問題,他應該一早知,全世界好多政府都是這樣,在這種龐大的官僚架構下,人只是一粒小螺絲,AO是天之嬌子,頂多也只是大螺絲吧,要話事不做螺絲,恐怕要升到做部門處長,甚至常任秘書長的級數,才有少少話事權(之所以話「少少」,因為理論上主要決策權在政治問責的局長或以上級的官員),在升到這些高級職位前,就只是大螺絲而矣。

我二十幾年前睇個一個研究,話香港幾百人政務官的精英小圈子中,雖然考入去好難,但最後也有大約一半人升唔到上去,升多一級到高級政務官呢個水平就行人止步,成為政務官階層的沈澱物,雖然薪高糧準,但不太如意。另一半就會逐步爬升,由首席助理乜乜司(當時的稱謂)、副乜乜司、乜乜司,當時華人升到呢d位就停止,鬼佬就可以再升到財政司、布政司。現時的情況大體上也一樣,做AO十年八載,大體上都知道自己有無機會做到「坐直升機的一半」,做唔到呢一半,要麼甘於平淡做高級政務官終老,要麼就走出來,到商界博一博。

如果話而家的初級政務官無權,過去港英年代的政務官更無權,當時的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後改名外交部)每天都發電報過來,直接就香港的重要決策落指令,所以不止小官無權,做到乜乜司的大官,都完全要聽命於英國老細,講唔上有好多決策權,有些敏感部門,更是清一色由英國人自己做番,例如保安科,裏面連秘書都是英國人,當時保安科在政府總部的辦事處,有度大閘鎖死,和其他政府辦公室隔離。回歸後玩港人治英,一般事情不再有外邊老細代香港政府車,做官的決策權加大; 雖然話話權在特首和問責局長,但只要局長不是政務官出身,不熟悉政府運作,好多時還是要對常任秘書長言聽計從,所以AO升到D6、D8級,做到一個處長,甚至官至常任秘書長,就開始有d話事權啦。

所以邵先生對AO工作不滿,覺得政府官僚僵化,只係佢揀呢份工之前,唔明呢份工的性質係唔升上高位無話事權,以為一做AO好大決策權。在這種巨大而科層化的官僚機構,唔升到好高級的話事位,就唔好期望工作好有創意,這是理想和現實的錯配。你唔鐘意咁呆板僵化,可以選擇去私人機構做,私人機構會靈活好多,問題是私人機構人工無咁高,你做得好可以跳級升,但做得唔好會被炒魷,而且經濟環境唔好時會裁員,職位安全性比政府低,危機和機會同時存在。

在人生戰場,即使一些人人都話筍的好工,亦有人做做唔鐘意做,或者捱唔到佢可以發揮的地步已經離場。也可以從一個反面講,最後勝利之人,中間捱得幾慘無人知,佢付出的代價亦不足為外人道,影印,濕濕碎啦,邊得閒俾咁多意見。

我並不想鼓吹目標單一化,或者鼓吹所謂做到生癌的「中環價值」,但係覺得做人要目標和道路要匹配至得,目標和道路不配合,人生會較崎嶇。搵工唔好太理想化,無乜工薪金又高,升職又快,做3幾年又話得事,而且工作又唔辛苦d喎。

講起辛苦,好多人抱怨工作,其實不是「理想錯位」,不是理想和道路不配合,只是抱怨工作太辛苦,好像早前有網友引述做會計的後生仔的文章,話做四大行工作時間太長,被人搵笨,佢是從打工權益角度出發,唔覺得做核數應該做到三更半夜。我又咁假設,假設四大行工作方式大改革,基本上每天都只返8個小時,但現實上四大行一年收數以百計的新仔,十零年、二十年後升得上去做合夥人者,你估係做夠8個鐘即走,還是做到唔願走之人? 我估只要你有合理的智商,博命和回報會升正比例。你付出比別人少,就唔好抱怨坐隔籬位的人爬左上去。

對就業環境不滿者,可以嘈,可以同老闆抗爭,但對自己投資戰績不滿,就無得嘈,無得上訴。投資失敗,99%和自己有關,即使有莊家設陷阱陰你,你都要問下自己,點解人地跌錢,自己會咁蠢去執,搞到俾人扒埋個銀包。在投資的世界,「理想錯配型」的投資者好多,有些人入場時好天真,亦唔係諗住狂炒,只係受市況熱度鼓動,受朋友影響,以為買股好易賺錢,以為買一隻股唔郁佢升10倍就可以變富翁,我可以話,十隻股有九隻半唔係咁,你抱咁o既心態買股,買好多唔理唔郁,最後好可能輸大鑊,買中電盈(008) 就係咁啦。投資唔做功課,唔研究,唔總結失敗經驗,可以玩到70、80歲一樣輸錢,在投資世界,理想和現實落差更大。

我觀察呢個世界係咁,在100個人中,有10個左右係聰明人,佢地比一般人叻,轉數快,另外80個智力一般,但如果維基百科的數據係,香港人IQ全世界第一,呢80個智力一般的人,其實可能都有美國總統的智力;另外10個人智力略差。

普通人以為智力決定命運,讀書叻唔叻,主要睇智力,但據我觀察成功的學生以至做到成功的人士,發覺不一定如此,專注力都好重要,可能更重要,愈是低年級愈重要。在幼稚園和小學,一個專注力好的學生(即係我地一般講上堂留心聽書無發哂夢傾哂偈的學生),佢成績會好好多。相反聰明而不專注的學生,直至讀大學之前,表現都會比較一般,年紀愈小愈是這樣。到大學就要講IQ啦,光靠專注力不一定可以成功,所以大學裏有些不大讀書但成績都好好的學生。

但到做野的環境,講的又不同,只有專注力的工作者,做不上高級。光有小聰明的,也做不上高級。EQ高的人最大機會做上高級的職位,智力高EQ低的人做不上高職,這種人特別失落,會經常講廢人才坐上高位。當然,專注力高、智力高、EQ又高的人,不只可升上高位,更是世界級的水平。

講番那100個學生,20多年前大學學額只有1%多d,要在香港上大學,都要相當聰明比較專注的學生。如今大學學有18%,普通一點都可以入大學,或者可以咁講,智力一般,但專注力較好者,入大學都無甚難度,問題是入那所大學。若加埋副學士,有60%中學生可以升上大專,即係副學士有42%。其餘40%或許是家境不容許再讀,更多是學歷太差讀不上,這40%應該是甚不專注的一群。

如果你或你的子女屬於那1%比較專注相當聰明的一群,就不用太擔心了,輕鬆D啦香港人,唔使咁緊張啦,做父母唯一要訓練好呢班叻仔叻女的EQ,教佢地綁鞋帶就得啦,免得佢高考4條A,但唔識綁鞋帶失禮人,或者因為第一份工無房坐而投訴。

真正要做的是那80%的「普通人」,只要做,就可以在這80%的人群跑出,讀書時成為大學生。或者即使讀唔到大學,將來做做做都可以做番起。或者做都係一般,但自己搞投資,搞搞又搞到有美好生活。令一般人進步,才是我寫文的目的,這樣才幫到人。對1%叻人而言,佢地唔使我幫。對10%太蠢的人而言,我亦幫唔到(記住大部入讀唔到書,都唔係因為蠢,只因為唔專注,我自己小學和初中時都屬於呢類人)

所以Gooooood話「資質差的人, 唔通就點都要迫人在一個起晒”酒店”的大富翁遊戲上擲骰 !?」呢點我唔同意之處,就因為好多自以為資質差的人,其實唔差,只不過他們自己唔知。如果佢地以讀書唔成作為資質差的判別標準,我就唔係幾同意。以投資為例,好多讀得書好似資質好的人,投資都唔得,做都唔一定得。做要博命做才可以上位,投資要有方法,買股票要計的數,好多只是「婆仔數」,唔係微積分,問題是好多人買股只是用器官思考,唔係用大腦思考,隨著感覺走,所以輸錢,在呢個問題上,讀書上、事業上成功和不成功的人士,都會犯上類似的錯誤。

在幾唔公平的大富翁遊戲上,都有上位的機會,點解你唔可以擲骰? 點解你唔可以成功? 信自己,唔好信政治。我唔反對人建議改變大富翁遊戲的規則,但這些規則的改變,好多時都要5年、10年、20年,人生有幾多人個10年,所以想改規則唔係錯,但在規則改到之前,如何跟到規則上位,係在人生戰場的鬥爭的關鍵。你以為你自己唔得,在學校、在職場、在股市唔研究遊戲規則,唔識/唔想順住規則去玩,咁你就老襯,在這些戰場上一般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正中下懷,這樣等如少競爭者。以職場為例,點解一個中學生唔可以做做贏一個大學生? 一個餓狼中學生,肯定強過一個小白兔大學生啦。

我想幫人生戰場上的弱者,唔係叫佢地唔鬧,佢地鬧乜都唔關我事,因為唔係鬧我,我只係想佢地明白,單是鬧改變唔到世界,改變自己容易一點。例如我話現在hea(漫無目的)的人有30%、40%,我不是想評論時事,以偏蓋全,話所有「XX後」都係hea,因為任何世代都有hea人,只是在富裕社會hea人多而矣,因為社會養得起。我只係唔希望這種hea的文化蔓延,慢慢hea得理直氣壯,慢慢變成50%人hea、60%人hea……hea的人害到社會之前,先會害苦自己。不少人讀書時唔係幾專心,讀唔到書出來做,慢慢讀番書,由於自己俾錢交學費,又知讀書有用,變得專注,網友RVR講自己做時讀夜間大學的例子,就是如此,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問題係你去唔去做。

早前講起有個24歲後生仔返三份工後頂唔順同事,話唔做綜緩的事件。從網友的回應看,這種情況都唔係個別事件。網友accdia咁講:「睇左Luk Sir 篇文我也不住開a\c回應, 我細佬就正正是這一類人, 試過做10幾份工, 每一份最長不過1個月, 理由是同事逼他走, 現在說都是要先讀書, 要孝大學, 將來找一份好工等發達; 但他已 repeat了一年; 第一次A-level 5科Absent 3科, 原因是前一天晚上打機太晚起不了身; 第二次沒有Absent了, 但我看不到他study, 不是打機就是上 forum, 經常問大學生活怎樣怎樣, 我叫他做 past paper 入左U再算,他 完全唔理, 只是幻想大學出來後找到份多工, 月入3, 4 萬; 告訴他改善自己與別人相處之道否則他入大學也沒用, 他就入房唔理我。屋企人唔比$他, 他就綜援, 他說這是他「應得」, 人人也是這樣, 覺得我好衰, 我歧視他; 我跟他的社工談, 社工說這是我細佬選的路, 我應尊重他..........」


對於accdia細佬的情況,我有兩點回應,第一,懶散的人時時都有,50年前、30年前也有,但那時候懶散的人都知自己唔,而家懶散的人開始覺得懶散無問題,政府應該養他,你批評他懶散才有問題。到唔做的人多過做的人時,這個社會就玩完。第二,社工話「這是他選的路,應尊重他…..」呢個邏輯從經濟學看來有怪,如果呢個社會有99個人係非社工,有1 個人係社工,那99個人選的路是不做發夢,咁邊個出糧俾那1個社工呢? 權利和責任如何平衡?

另一個網友Gooooood就話:「唔做野拎綜援有咩問題~? 無交過稅, 又想拎著數? 其實每人一香港人都有交稅,只不過形式上不是薪俸稅. 我地被逼放棄左我地有份的土地使用權, 景觀甚至空氣質素, 而換來大家係呢幅土地上發財. 政府出售市民的權益, 換取巨大的金錢收益, 分返比市民唔係應份呀?~ 我無做野用唔到D基礎建設,政府服務, 收返D綜援都好應該呀.」

我不想作政治爭拗,因為覺得這不是一個政治論壇,只想討論經濟、投資及人生自我改善的態度。看見 Gooooood的說法,我也有些回應。第一,從稅務層面看,有人話政府的賣地收入是變相徵稅,呢種講法唔錯,因為香港的直接稅低(即利得稅和薪俸稅),除了間接稅外,就是靠買地收入去填補,但是交這種「間接地產稅」的人,主要是買私人樓的業主,甚至加埋租私人樓的租客,所以買貴樓的人,d錢除左去左地產商那裏之外,部份亦俾重稅,但若你和私人樓無關,你就無乜交呢種「間接地產稅」。當然,每個人都有交稅,例如你食支煙都要交煙草稅,但以政府2067億元的經營收入中(2009至2010年度),這些間接稅只是佔極少比例。

第二,從社會運作層面計,土地唔郁不能產生收益。Gooooood話他放棄了土地使用權,先不討論是否有這種權利,假設有,都不能乜都唔做產生收益,要社會上的人在土地上工作才產生收益。假設三個人坐船漂到荒島,島上乜都無,只有地,三個人從到達那一刻佔有了土地使用權,但三個人你眼望我眼,唔做野,你叫我做,我叫你做,甲話你做啦,你種野食啦,我佔有三分一土地使用權,我分d食得啦,其他兩個當然無咁笨去做,三個人都係咁講,結果大家都知,餓死哂。我的觀點只是唔好個個人講權利,唔做野。而家4人家庭可以拎近1萬元綜緩,在一宗案件中,法官舉出數字,07年6月至09年6月,共有11萬多宗綜緩申請。而07年至08年度的綜緩支出達180億元。假設如今綜援開支差不多,09至2010年經營開支2440億,社會福利支出佔392億,當中近半俾左綜緩,並不是少數目,試想如果多10萬人唔做野拎綜緩,開支就倍升,再多d,無眼睇。所以先不論對錯,如果社會上多數上只講權益,唔做野,個社會就頂唔順。

第三,從個人計,唔做野唔過癮,有d精神健康,更影響下一代。千萬不要以為拿綜援好過癮,你想像一下孩子被視為綜緩家庭孩子的感受。講到呢d問題,有人叫社會唔好標簽,我就話實際d自己博命d上進d好過,做好份工,學好投資,財務自由,無人可以標簽你,不求兼善天下,只求獨善其身,搞掂自己更易。若將個人失敗完全歸結他人,歸結社會,好似自己一d責任都無,但結果仍是失敗,何苦呢? 老土d講句,點解不在年青有得博時博一d呢?

以投資為例,我經常都講,呢個市場有好多大戶,特別係外資大戶,佢地財雄勢大,左右大局。又例如本地莊家,亦舞高弄低,謀殺散戶。但你輸了錢,媽大戶,又有何用? 一d用都無,不如檢討下自己點解輸,例如人云亦云,隨大流買貴野接貴貨。又例如見到莊家股跌錢就去執,執完俾人打荷包。檢討自己,改善自己,比媽人有用。你可能會話呢個世界「應該」如何如何,但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講「應該」無用,武裝自己最實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