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春天補益食療

一年之計在於春,進補亦然。春天乍暖還寒,天氣潮濕,令人昏昏欲睡,胃口欠佳,感冒、敏感症發作,這時,便應該要調補一下。春天進補當然不是狂灌補酒或補湯,中醫角度,春天進補要補陽氣,要多吃辛味、甘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再因應不同體質,在食材和藥材作適當的配搭,從而增強免疫力以防邪氣侵擾身體。


立春進補 防邪毒侵

以中醫的概念來說,人為什麼要進補?中醫師崔紹漢解釋,虛則補之,即有虛便要補。其次,中醫相信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氣必虛」。如果身體抗病能力高,便不會被一些致病的外邪因素所干擾,如抵抗力低人士,其體質屬虛弱,所以要進補。進補都有不同程度之分,包括峻補,即大補,指平時體虛人士、氣血虛弱的長者、患有慢性疾病人士、產後的婦女、手術後的病人或癌症病人;輕補,如平時覺得疲倦、月經後婦女或感冒初癒等,未達虛的程度;最後是平補,只作調和陰陽便可。


事實上,除冬天宜進補,春天都是進補的好時機。在中醫的養生理論裏,其中一則講四時養生,天人合一,一切生理活動要順應自然,所以不同季節有不同養生之道,而食療或食補是其中的方法。《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為春天夏天的陽氣要生發,所以要養生養長,蓬勃生機;秋天冬天要養陰,陰精要潛藏,陽氣要收歛,不可散發陽氣,要保護陽氣,所以春夏重生,秋冬重藏。而春天進補宜於立春之後的日子,每年立春日子不同,今年正正是大年初一,即西曆2月4日。

春天潮濕 口味宜淡

基於以上「春夏養陽」的大原則,春天樹木生長,肝屬木,應春氣,所以春天進補的重點集中於肝臟,但不是強力補肝,春天入旺肝氣,樹木吸取陽光向上生長,所以在這原則下,要揀取一些有疏散和祛風作用的辛味食物,如韮菜、大蒜、薑、葱等味濃的食材,則有利肝臟。

由於酸味的食物有收澀的作用,所以不宜吃一些帶有酸味的食物,如山楂、醋、五味子、烏梅等。從五行理論,肝屬木,木剋土,土是指脾胃,即部分消化系統和胰臟、脾臟有轉化能量的作用,補充新的血細胞和製造抗體,所以脾臟與免疫系統有關,脾虛則免疫力低;加上脾好消化能力亦好,所以肝太旺會剋脾,令人胃口不佳,吸收能力減弱,容易染病,所以要減食酸性食物,而多吃健脾的甘味食物,大部分食物都屬甘味,如五穀類食物、肉類、蛋類及蔬菜類等,這些含豐富蛋白質及維他命的食物,能提升身體的消化能力和提供更多能量,以及加強免疫系統。而且,春天天氣潮濕,宜吃味淡的食物去濕,如生薏米、茯苓等。

男重補陽 女要滋陰

除要注意多吃辛甘味淡及少酸味的食物外,男與女、不同年紀和體質的人在春天進補亦有所不同。由於男士活動力強,體力勞動較多,所以要多補陽氣,多吃升散的辛味食物外,在藥材方面,可選北芪、黨參、山藥和蓮子等。

至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由於經期引致容易失血,所以不只重補陽,還要強調滋陰養血,加上女性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所以要疏肝解鬱,多吃疏散食物,如用玫瑰花沖茶或煲湯,或多吃紅棗、杞子、龍眼肉等甘溫的藥材,作補陽補血之效。更年期女性或平時工作繁忙緊張的女士,出現腎陰虛現象(相當於荷爾蒙失調),則要滋陰,可吃海參、鮑魚、燕窩及花膠等進補。

春困易倦 血液凝滯

中醫亦有所謂的氣滯血瘀的問題,氣滯指情緒鬱結,悶悶不樂,尤其在春天濕氣重(即春困),容易令人感到疲倦,這是由於春天陽氣升發,陽氣從人的體表散發,令血管擴張,腦和心的血流相對減少,所以令人感到疲倦和困乏。血瘀可能由於氣虛,無力推動血流,血液循環差,令血液運行不暢,容易凝滯,這多數發生於長者身上。

有氣滯的成人,無論屬什麼體質,亦不宜吃酸性食物,以免肝氣不能疏散,形成鬱滯,所以適合選用有升散作用的花類食物,如茉莉花、玫瑰花等。小朋友很少出現氣滯血瘀的情況,很少出現情緒問題。由於他們正值在生長的階段,正好配合春天的特性,在飲食上注意多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富營養食物,以強健肌肉和骨骼。小朋友的體質易虛易實,身體容易康復,所以在進補方面不需長補,只作平補,即喝普通的湯水便可。

早起養陽 避吃發物

春天除了注重養生進補外,在日常活動方面亦有所注意。春天陽光漸多,所以要多作戶外活動,郊遊和去亭園散步都很適宜。起居方面,春天要養陽,多接觸陽光,所以要夜睡早起(以前農業社會的習慣)。加上,春天容易引發風寒感冒、皮膚敏感等疾病,所以要避免吃一些誘發的食物,如牛、羊、鵝、鴨、蝦、蟹、無鱗魚及竹筍等食物,亦可飲用薏米水、羅漢果水或用赤小豆扁豆煲湯祛除濕氣。


 
三款春天補益食療


1. 烏雞黨參湯

材料 烏雞、黨參、南芪、大棗(去核)及生薑。

製法 將以上材料洗淨,烏雞去皮及內臟,加5至6碗水,煲至2碗水,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這款湯水適合初春飲用,有補氣、養血和健脾之效。南芪、黨參補氣,大棗甘溫、補陽,烏雞有滋陰養血之效,所以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尤其氣血虛弱人士。

宜忌 可長期服用,傷風感冒期間暫停。


2. 豬橫脷赤小豆湯

材料 豬橫脷、瘦肉、南芪、扁豆、赤小豆、生薏米。

製法 將所有材料洗淨,先將豬橫脷汆水,以7至8碗清水,煲約2小時至2至3碗,調味即可服用。

功效 適合暮春飲用之湯水,以祛濕的材料煲成,有補氣養血,健脾祛濕之效。


3. 玫瑰花粥

材料 玫瑰花、生薏米、紅棗(去核)、杞子及米。

製法 將所有材料洗淨,以3至4碗水把生薏米、紅棗及杞子,煲約1小時至剩2碗粥,再加入玫瑰花,續煲約5分鐘,即可飲服。

功效 這粥適合仲春時分食用,有調和氣血、健脾祛濕、疏肝解鬱作用。玫瑰花有行氣疏肝及解鬱之效,杞子可補肝腎,紅棗健脾補氣,生薏米可去濕,尤其適合女士食用。

消滯茶

普洱山楂泡茶最消滯
選茶恰當可保健養生


春節與親朋共聚,難免吃得肚脹脹,這時,最好呷一口清茶,不說不知,原來將普洱茶葉混以山楂來泡茶,是消滯的上佳飲料。不要小覷一杯甘香清醇的茶,內裏蘊含中國傳統的茶療智慧,所以茶不能亂喝,只要因應不同體質,選擇合適的茶葉或配料,享受泡茶之樂,更可發揮調理體質和情緒的功效,懂得茶療的確是一門有益身心的學問。

什麼是茶療?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二級講師梁浩榮表示,茶療是結合中國傳統茶文化和中醫藥理論的一種療法,通過品茶達到簡單的防病治病及養生保健之效。

茶療有調理情志作用

要達到茶療的效果,必須懂得選用適合自己體質的茶葉;至於一些輕微徵狀,如牙肉腫痛、喉嚨乾痛、上火、有口氣、大便不通暢、小便黃短或心煩氣躁等,可於茶葉中加入適當的配料,如菊花、茉莉花、雞蛋花、玫瑰花、桂花、杞子、五味子及陳皮等,以加強茶療的效果。

茶療的精神與內涵是「身心並治,形神共養」,除可調理身體外,亦有調理情志的作用。很多疾病都是由情緒變化所致,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容易導致精神緊張、脾氣暴躁,以致肝氣上逆,出現頭暈頭痛、胃痛及女性經痛等,而透過茶療有紓緩情緒之效。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利用簡單的茶具,平心靜氣地享受泡茶的樂趣,有助減輕不適徵狀。如果能夠再配合茶療「三境」——環境、心境和意境,則茶療的效果更加理想。

熟普洱配葛花可解酒

在幽雅清靜的環境下,持着一份平和純淨的心境品茶,讓思緒隨着茶香茶煙茶韻翱翔至現實環境之外更高、更遠、更美的茶的洞天府第之中,從而達到身心合一,臟腑協調之養生保健目的。

選擇合適的茶葉可算是茶療的關鍵所在。中國的茶葉種類繁多,可分為六大類別,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每類茶葉中所屬之品種有不同,性味和功效亦有別(見表)。總結茶的功效最少有二十四種,包括少睡、安神、明目、清頭目、止渴生津、清熱、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肥膩、下氣、利水、通便、治痢、去痰、袪風解表、堅齒、治心痛、療飢、療瘡治瘻、益氣力、延年益壽等。故此,唐代著名醫學家陳藏器讚譽:「茶為萬病之藥」。

至於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會進食太多肥膩煎炸食物或飲酒等,可選擇熟普洱或濃香鐵觀音作消滯及解酒之用,亦可加入剪碎的山楂和陳皮,與茶葉一起沖泡加強消滯作用,而將葛花加入熟普洱來沖泡則可解酒。

按不同體質選茶葉

事實上,茶療強調依照不同的體質選擇飲用不同茶種,所以喝茶前先要清楚自己的體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人的體質可分為九大類,包括: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氣鬱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及特稟質。總括而言,熱底人士可選茶性寒涼的茶種,如綠茶、白茶和黃茶;寒底人士可選性溫的紅茶、黑茶。茶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如胃病人士不宜喝茶;空腹或睡前兩小時亦不宜喝茶;正在服用中西藥物的患者,亦不宜與茶水一起同服,應相隔兩小時後才喝。此外,兒童及孕婦不宜喝濃茶,可喝適量的清淡綠茶;長者則可喝一些茶性偏溫或中性的茶,如熟普洱或濃香鐵觀音;體質虛弱的慢性病患者可喝溫陽活血的紅茶,如滇紅茶、正山小種,或黑茶類中的熟普洱。

在飲用方面要視乎不同目的而定,如作調理體質,喝茶的次數和時間則沒有限制,每日根據個人喜好適量飲用即可。如作治療疾病為目的,要視乎不同病徵而制訂合理的飲用療程,如春節期間出現過飲過食而導致消化不良、肚脹噯氣等徵狀,約以四日為一個療程,徵狀消失後即可停止飲用。



枸杞子 陰陽並補

枸杞有很好的壯陽作用。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陽萎、遺精等症,有調養作用。

枸杞,又叫枸杞子或杞子,以寧夏出品的最質優,它能補益肝腎,潤肺止咳,既滋陰又壯陽,是少數能陰陽並補的保健品。詩人陸游到老年時,也常吃枸杞子來養生,並寫下「雪霽茅堂鐘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若自覺老眼昏花,或因為閱讀及長期使用電腦,引致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的,大可學習詩人陸游般,每日取枸杞十克,煲粥、沖茶或直接以開水泡飲。

枸杞子,既是食物又是藥物,可以用來泡茶,煲湯,煲粥,蒸餸,泡酒,入藥,甚至可以直接當零食食用。

現代研究證明,枸杞含有胡蘿蔔素、花青素、核黃素,以及維生素B1、B2、C和鈣、磷、鐵等成分。實驗證明,枸杞能調節體內白細胞生成,增強身體免疫能力;它又可防止脂肪在肝內沉積,有效預防脂肪肝形成。

有些人以為,枸杞子顏色艷紅,一定是熱性的食物,怕多吃會上火,其實,它性味平,不論寒熱底的人都合適。

有些醫師會提醒,脾虛的人不宜食枸杞,因為枸杞味道甘甜,甘味能潤,平素脾胃濕滯的人,再食甜味食物,會有腹脹、不開胃及大便黏滯。其實,一件蛋糕,一杯奶茶,糖分已超過食枸杞十倍百倍。所以,我認為日常生活中應戒絕其他無益的甜品糖食,而非放棄含糖量不高,但好處多多的枸杞。

兔肉與兔藥

兔肉涼性 補中益氣

兔肉的蛋白質比起豬肉、牛肉和羊肉還要高,而且兔子體形嬌小,肌肉纖維幼細,食起來肉質嫩滑,更易消化吸收。

兔肉,屬涼性,中醫認為有補中益氣、清熱止渴的作用。熱病病人,若見精神不振,同時舌紅口渴咽乾,病癒後也可以以兔肉作食療調養。兔肉的味道和食法與豬肉差不多,可配合淮山、杞子、黨參煲成老火湯。它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比豬肉低,更適合高血脂患者和想減肥的人食用。

兔肉切片和淮山同煮成湯汁,是糖尿病的保健湯方,同時也適合一般人飲用。



塗菟絲酊 可治生蛇

中藥之中,有一味叫菟絲子,是莬絲植物的種子,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和健脾止瀉的作用。它又能固腎安胎,是孕婦保健安胎良藥。菟絲子配合肉蓯蓉、枸杞子、首烏、熟地、五味子等補腎藥材,可治療男士精少及精子畸形。

現代化驗發現,從菟絲子中含有獨特的菟絲酊,外用塗搽皮膚可治療白癜風和帶狀疱疹(俗稱生蛇)。目前,科學最關注的,則是菟絲子防癌方面的研究。


菟絲是蔓藤植物,古書說用它的莖煮汁沐浴,可清熱痱;它的葉絞汁塗面,可以防皺去暗瘡,令皮膚光滑。它的商業價值很多都尚未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