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醫保計劃」引發逆選擇

政府去年10月推出「醫保計劃、由我抉擇」諮詢文件,建議推行自願醫療保障計劃(「醫保計劃」),其全民受保、為高危人士提供保障,及以「醫保計劃」作為輔助醫療融資的方向值得支持,至於市民最關心的,莫過於「醫保計劃」對自己的利與弊。

根據建議,參與的保險公司須向保單持有人提供續保選擇,並毋須重新核保、提供無索償折扣、等候期後承保投保前已有病症、令「醫保計劃」可攜等。但對已投保的健康人士而言,現時保險公司大多已提供保證續保及無索償折扣的優惠或保費回贈,而他們又屬低風險群組,所以保險公司絕對樂意免除他們重新核保。
風險攤分增加成本
若選擇將現有的私人醫療保險轉到「醫保計劃」,保單持有人或因斷保而損失現有保單的優惠,若所持保單含儲蓄、紅利或投資成分,轉保者更要計算轉保會否反而帶來損失。至於在等候期後承保投保前已有的病症,對已投保的健康人士更是毫無吸引力,因他們身體狀況良好,投保前根本不會有任何病症。
已投保的不健康人士,如現時須定期接受核保,以決定是否獲保險公司續保,那「醫保計劃」的保證續保無疑可免除他們被拒保之苦。但計劃的無索償折扣對他們而言,只是形同虛設,因為他們一般都曾或將有頗大機會申請索償,所以未能符合領取無索償折扣的條件。
「醫保計劃」中的保費,包含了投保前已有病症人士的成本,而私人保險公司早已拒保這些人士,故不會將此成本計算在保費內,意即私人醫保保費必較政府醫保保費便宜。更重要是,私人保險的風險池裏已剔除高風險人士(如高齡或投保前已有病症人士),即使投保人健康轉差,保險公司須增加保費,基於風險攤分原理,加幅不會太高。反之,「醫保計劃」全民受保,風險池裏會有較多高風險人士,大家可以想像,其平均風險必定很高,若成本增加,保費加幅也會處於高的水平。「醫保計劃」的保費上調嚇怕未投保的健康人士,迫使他們投向私人保險公司。
低下階層負擔沉重
「醫保計劃」強制保險公司不能拒保高風險人士,並保證終身續保,所徵收的高風險附加保費又不能多於公布保費的兩倍,故「醫保計劃」確為未投保的不健康人士提供了選擇。但對低下階層而言,雖然高風險附加保費設有上限,但保費已對他們造成沉重負擔,長者更要面對按年齡遞增的保費。諮詢文件其中一個盲點,正是沒有提及如何協助這些低下階層解決財政上的問題。當局會否參考外國做法為經濟有困難的人士提供資助?抑或因公平原則或醫保屬自願性質而拒絕援助?
此外,把投保前已有病症包括在承保範圍內,條件是「醫保計劃」須設有等候期和償付比例。當局建議在一年等候期後才為投保前已有病症的投保人提供保障,並於第二及第三年按償付比例作出賠償,而投保人在投保後的第四年才能獲得全數賠償。高風險人士會擔心健康未能支撐四年,甚或認為將繳付保費的資金用來支付個人醫療開支更為實際。
「醫保計劃」欠吸引力,最終或只吸引高風險人士參與,形成逆選擇(anti-selection)現象,造成惡性循環,令「醫保計劃」「爆煲」。我們建議當局提供更多比私人醫療保險吸引的特點,如保證保費、退稅優惠等,吸引健康人士轉保或投保,擴大投保人數,達致真正風險分攤的作用。
至於如何與保險公司斡旋,以及諮詢文件中其他的漏洞和不足,留待下次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