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開始愈來愈多好hea(無所事事),皆因現代社會開始富裕,人們開始不用為搵兩餐而爭扎,就變成直升機父母,事事為子女做哂,做突,令子女失去求生能力,不止中產父母係咁,基層父母都係咁,以前見到仔女唔讀書會鬧,而家見佢唔讀書覺得將來政府會養佢,亦唔太緊張。這種舒服的成長環境,造就大量無所事事的族群。
網友Monica話,東南亞氣候溫暖,人都懶啲,西北方氣候嚴寒,人就有奮鬥心。這是事實,唔係種族歧視,只是環境分析,現實上也有例外,星加坡處於赤道,但亦可以把人催谷成奮發上進。中國歷史有好多例子,環境可以影響整個歷史的進程,影響幾千年的文化。我地讀中學時中史科只求死背,不求甚解,但後來睇到美國歷史學者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佢解釋歷史發展的成因,真有茅塞頓開之感。
黃仁宇講到中國地理上有「15吋等雨線」,即係話每年降雨15吋,這條線大約等如在中國地圖右上方(東三省)向左劃一條線斜斜地到西南部(雲南),在這條線之南,就是每年降雨多過15吋的濕潤地區,即是傳統中原之地,這條線的北面,就是降雨少於15吋的乾旱地方,即是關外之地。中原氣候較好,發展出安定的農耕社會; 關外乾涸苦寒,只能是遊牧民族聚居地。關外天氣唔好遊牧民族為求生存民風強悍,關內氣候好食好住好,人民變得柔弱。所以外族經常入侵中原,為的只是搶錢搶食物。中原人唔夠人好打,慢慢就有需要形成中央集權的國家,集中國力,倚多為勝,用人多錢多打外族人少。所以中國的氣候因素,差唔多解釋咗幾千年歷史一半發展原因,可見環境的影響有幾深。
後生仔hea係死局,但性格形成咗,就好難改,所以做父母的,自少就要培養子女靠自己唔好靠人的性格,唔好只係俾佢學英文、學琴棋書畫、讀名校、學做超人,但係平時自己和工人照顧佢照顧到加零一,佢只是按足家長規劃做事,完全唔獨立。但由於好似用咗腦其實唔使用腦,所以不知不覺間變成漫無目的之人。
歷史發展所見,舒服的環境,只會消磨人的意志。做家長的,在細路仔細細個時要為小朋友製造一個將來要應付困難的預期,等佢地有應付困難的準備。要向他們傳播一個理念,你將來唔做嘢,就無飯食,你無能力,預備瞓街乞食,唔好以為政府可以發綜援養你。做嘢交稅人少,白食的人多,到時政府破產,你就要食自己。仔女無正確的人生觀,只識hea,父母留下1億俾佢,佢未夠40歲都可以花光。記住10年河東,10年河西,花無百日紅呀,香港今日咁好,20年後大陸可以好過香港。
「看到現在的年青人,真的有點看不下去。本人F6開始替人補習,20多嵗出來工作後,幫家人供房子。結婚後,自己的房子差不多供完。從不靠人(包括伴侶)(也自信永遠不需要靠人),財務獨立,日子過得很自由自在。喜歡做自己,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定要財務獨立。有閒錢時幫吓人,無錢時也可以幫人。要先苦後甜,抑或永遠遵從阿爸阿媽支笛(唔係話阿爸阿媽錯),由他人支配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千祈唔好賴政府唔照顧你。」
正如Goal所講,財務自由靠自己,例如買樓,上一代買樓多數靠自己死慳死抵少消費打兩份工搵番來。現代年青人旅行多,一年去兩次日本,男女兩個人都唔見4、5萬,再加其他使費,唔花呢啲錢4、5年夠俾間細樓首期。你可能話,而家啲樓郁吓300、400萬一間,唔花都唔夠錢。我總覺得樓市有週期,而家走緊去週期頂部,儲埋都唔夠錢買樓,咪唔好買住,等到樓價跌番落來,自己夠錢時才買。
我的理念是靠自己,唔好靠政府,愈依賴政府,愈會跌向社會的底層。我地教自己、教仔女,都要有呢種自強自立的精神,才可以在人生戰場中生存發展,老豆係邊個,在邊間學校畢業,反而係次要。
陸羽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